• 使用教程
使用教程
  • 使用教程
加載中...
查無結果
  • 開始使用
    • 歡迎使用 GoInsight.AI
    • 快速入門
  • 知識百科
    • 關鍵概念
    • 知識庫
    • LLM 選擇指南
    • 資料安全性
  • 轻聊机器人
    • 構建輕聊機器人
  • Insight Chat
    • Insight Chat 介紹
  • InsightFlow
    • InsightFlow 介紹
    • InsightFlow的類型
    • 服務與工具
      • 工具
      • 服務
      • Agent 策略
    • 節點
      • 開始節點
      • 回復輸出節點
      • LLM 節點
      • 知識庫檢索節點
      • 文檔讀取節點
      • 檔案寫入節點
      • HTTP 請求節點
      • 知識聚焦大模型節點
      • Agent節點
      • 進度更新節點
      • 工具呼叫節點
      • IF/ELSE 節點
      • 自然語意分類器節點
      • 分支聚合器節點
      • 多分支選擇節點
      • 循環節點
      • 自動繼續節點
      • 文字模板節點
      • 代碼節點
      • JSON 變數提取器節點
      • 自然語意變數提取器節點
      • 變數賦值節點
      • 結束節點
    • 異常處理
      • 節點錯誤處理策略
    • 釋出
      • 發布對話式工作流程
      • 發布服務式工作流
      • 創建你的第一個工作流
  • 團隊管理
    • 訪問控制
    • 使用詳情
首頁 > 使用教程 > InsightFlow > 節點

HTTP 請求節點

定義:

HTTP 請求節點是一個功能元件,設計用來與外部伺服器或 API 進行通訊。它能夠透過發送標準 HTTP 請求來交換和操作外部資料及效能數據,非常適合用於檢索外部資料、建立 Webhooks、生成圖像及下載檔案等情境。

http request node

快速開始/如何使用:

節點配置詳情:在 GoInsight.AI 中,右鍵點擊並選擇「Add Node」即可將 HTTP 請求節點新增至工作流程。

add http node

1. 配置 HTTP 請求的 API 參數

API:HTTP 節點的 API 模組提供了一個方便的介面,可用於 API 呼叫。使用者只需輸入目標 API 位址,即可從六種標準 HTTP 方法中選擇合適的請求方式:

http api

GET:用於請求伺服器發送特定資源。

POST:用於提交資料至伺服器,通常用於提交表單或上傳檔案。

HEAD:類似於 GET 請求,但伺服器不傳回請求資源的主體,只傳回回應標頭。

PATCH:用於獲取請求-回應鏈中每個節點的傳輸路徑。

PUT:用於上傳資源至伺服器,通常用於更新現有資源或建立新資源。

DELETE:用於請求伺服器刪除指定的資源。

例如,要訪問 AirDroid 官方網站,請求方法通常是 GET:https://www.airdroid.com。

http enter url

HTTP 節點允許您在 URL 輸入框中插入變數,方法是輸入「/」或「{」。變數的來源可以是上游節點的輸出、使用者輸入或系統變數。

例如,使用系統變數 Query(在對話式工作流程中),輸入「/」或「{」後,選擇 Query 即可將使用者輸入的問題作為此請求節點的目標位址。

http enter variable
http enter variable

1) 「Run This Step」是一個節點偵錯功能,允許開發者獨立執行與驗證工作流程中的特定節點。點擊介面右上角的「Run This Step」按鈕後,僅當前選定的節點會被執行,以便精確定位問題。

run this step

2) 「Follow This Node」也是一個節點偵錯功能。啟用此功能後,系統會自動將此節點中使用的所有變數標記為監看變數,並在偵錯面板中即時顯示其摘要資訊,幫助您快速掌握工作流程的狀態。

follow this node

2. 配置 HTTP 請求標頭和參數

headers params

1) Headers 是附加在請求或回應上的後設資料。它們提供有關請求的額外資訊,類似於信封上的郵票和位址提供有關信件的額外細節。

功能:包含有關請求的補充資訊,例如請求類型、發送者資訊、資料格式等。

  • Content-Type:指定發送數據的格式(例如 application/json, application/x-www-form-urlencoded 等)。
  • Authorization:包含 API 的身份驗證資訊,例如權杖。
  • 其他自定義請求標頭也可以使用。

2) Params 是附加到 URL 的鍵值對,用於傳遞額外的查詢資訊。這就像告訴餐廳服務生您想要額外的鹽或選擇不同的配菜。

功能:用於過濾或指定請求的某些條件。

如果有多組標頭/參數,可以點擊右上角的 "+" 來添加更多,點擊右下角的 "delete" 來移除它們。

大多數標頭和參數由 API 提供,如果需要,您也可以輸入「
/
」或「
{
」來插入變數。

3. 配置 HTTP 請求的主體內容

http body

主體是請求中傳輸的實際數據內容。它就像信件的主要文本,包含您想要傳達的主要資訊。

功能:包含需要發送至伺服器的資料,例如表單資訊、檔案內容等。

主體格式:HTTP 節點提供靈活的請求主體格式配置,支持五種常見數據格式,以滿足不同接口要求:

1. None:表示發送請求時不附加資料。這種情況常見於以下情境:

  • GET 請求:GET 請求通常用於從伺服器檢索資料,而非發送資料,因此通常不需要請求主體。在此情境下,「主體」通常為「None」。
  • DELETE 請求:類似於 GET 請求,DELETE 請求通常用於刪除資源,因此不需要請求主體。
  • 不需要資料:某些 API,如簡單的觸發操作或狀態查詢,設計上不需要請求主體。
  • 預設設定:如果請求類型支援請求主體(如 POST 或 PUT),但在特定情境下不需要任何資料,則主體也可以設為 None。

2. form-data:發送表單資料的格式,通常用於檔案上傳。

  • 使用:主要用於需要檔案上傳的情境,因為它可以處理二進位和文字資料。
  • 實現:使用「
    multipart/form-data
    」作為「
    Content-Type
    」,每個欄位有自己的內容描述和邊界。
  • 不需要資料:某些 API,如簡單的觸發操作或狀態查詢,設計上不需要請求主體。
  • 範例:用於在 HTML 表單中選擇檔案上傳。

3. x-www-form-urlencoded:以鍵值對形式編碼表單資料,發送 URL 編碼格式的資料。

  • 使用:適合發送簡單表單數據,通常用於 POST 請求。
  • 實現:資料以「
    key1=value1&key2=value2
    」格式發送至請求主體中,特殊字元會被編碼。
  • 範例:提交 HTML 表單時預設使用此格式。

4. raw text:指發送未經特定編碼格式的純文字資料。

  • 使用:適合需要發送純文字資料的情境。
  • 實現:可以指定「
    Content-Type
    」為「
    text/plain
    」來直接發送未編碼的文字。
  • 範例:發送簡單的文字訊息或日誌資料。

5. JSON:用於發送結構化的 JSON 資料。

  • 使用:廣泛用於「
    RESTful APIs
    」,因為 JSON 易於閱讀和解析。
  • 實現:使用「
    application/json
    」作為「
    Content-Type
    」,資料以 JSON 格式發送。
  • 範例:發送複雜的物件或陣列資料,例如「{"name": "John", "age": 30}」。

4. HTTP 請求超時設定

time out setting

超時設定是一個閾值參數,用於控制請求等待回應的最大時間。您可以根據需要設定超時持續時間(以秒為單位),預設值為 30 秒。

功能:它有助於防止工作流程卡住或延遲;它會強制終止那些無限期等待但沒有回應的請求。

常見的 HTTP 回應狀態碼

在 HTTP 請求過程中,伺服器會傳回不同的狀態碼,以指示請求的成功、失敗或需要進一步的操作。以下是常見的 HTTP 狀態碼分類及其處理方法,可根據需要進行處理:

回應狀態碼內容
1xx:資訊性回應
    100 Continue:用戶端應繼續其請求。
    101 Switching Protocols:伺服器根據用戶端的請求正在切換協定。
2xx:成功回應
    200 OK:請求成功;通常用於 GET 與 POST 請求。
    201 Created:請求成功,且資源已建立;通常用於 POST 請求。
    204 No Content:請求成功,但沒有內容傳回;通常用於 DELETE 請求。
3xx:重新導向
    301 Moved Permanently:請求的資源已永久移至新的位置。
    302 Found:請求的資源暫時移至新的位置。
    304 Not Modified:資源未經修改,可使用快取版本。
4xx:用戶端錯誤
    400 Bad Request:請求無效,伺服器無法理解該請求。
    401 Unauthorized:請求需要使用者驗證。
    403 Forbidden:伺服器拒絕請求,即使驗證已成功。
    404 Not Found:請求的資源不存在。
    405 Method Not Allowed:請求方法不被允許。
5xx:伺服器錯誤
   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:伺服器遇到意外狀況,無法完成請求。
    501 Not Implemented:伺服器不支援完成請求所需的功能。
    502 Bad Gateway:伺服器在作為閘道或代理時,從上游伺服器接收到無效回應。
    503 Service Unavailable:伺服器暫時無法使用,通常由於過載或維護中。
    504 Gateway Timeout:伺服器在作為閘道或代理時,未能及時接收到上游伺服器的回應。

典型使用案例:

HTTP 請求節點像是一座橋樑,促進您的系統與其他外部服務或應用程式之間的通訊。想像您的工作流程需要從外部來源獲取資訊或發送資訊出去,這時 HTTP 請求節點就派上用場了。

  • GET 請求:GET 請求通常用於從伺服器檢索資料,而非發送資料,因此通常不需要請求主體。在此情境下,「
    主體
    」通常為「
    None
    」。
  • 呼叫第三方 API 以收集資料:例如,透過連結檢索 YouTube 影片的標題、訂閱者數量和觀看次數。
  • 與內部企業系統整合:例如,使用企業系統的 API 介面定期發送收集的資訊。

實際案例情境:

http workflow 2

客戶支援系統中自動化票務分類工作流程的設計步驟:

  • 1. 開始節點:
    • 收集客戶提交的資訊,包括帳號詳情、問題描述、優先級和問題類型。
  • 2. HTTP 請求節點(建立票務):
    • 請求方法:POST
    • URL:票務建立的 API 端點。
    • 主體:包含客戶資訊、問題詳情、優先級和問題類型。
    • 輸出:檢索已建立的票務 ID。
  • 3. 自然語意分類器(問題分類):
    • 分類使用者提出的詢問,例如技術問題和計費問題。
  • 4. HTTP 請求節點(分類至技術支援部門):
    • 請求方法:POST
    • URL:技術支援團隊內部系統的 API 端點。
    • 主體:包含票務ID和問題詳情。
  • 5. HTTP 請求節點(分類至計費支援部門):
    • 請求方法:POST
    • URL:計費支援團隊內部系統的 API 端點。
    • 主體:包含票務ID和問題詳情。
  • 6. 結束節點:完成工作流程。

透過此工作流程,票務可以在客戶填寫必要資訊後自動建立,然後自動分類。

注意事項

  • 法律風險:遵守機器人排除協定,以避免非法網頁抓取。
  • 速率限制:第三方 API 通常有 QPS(每秒查詢數量)限制,以確保所有使用者都能公平存取。
  • 成本控制:某些 API 會根據呼叫次數收費;請注意定價。

常見問題解答

Q1: 如何處理超時問題?
調整超時設定參數,預設值為30秒,可根據需要進行修改。
Q2: 如何找到合適的API?
許多網站提供各種API接口,例如rapidapi.com。
更新於: 2025-09-04
這個頁面有用嗎?
上一篇 檔案寫入節點
下一篇 知識聚焦大模型節點
討論

發佈評論 取消回覆

你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。 必填位置已標出*

產品相關的問題?聯繫我們的支援團隊以獲取快速解決方案>
本頁內容
  • 定義
  • 快速開始/如何使用:
    • API
    • 標頭和參數
    • 主體
    • 超時設置
  • 常見 HTTP 響應狀態碼
  • 典型使用案例
  • 實用案例場景
  • 注意事項
  • 常見問題
加載中...
查無結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