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義:
HTTP 請求節點是一個功能元件,設計用來與外部伺服器或 API 進行通訊。它能夠透過發送標準 HTTP 請求來交換和操作外部資料及效能數據,非常適合用於檢索外部資料、建立 Webhooks、生成圖像及下載檔案等情境。

快速開始/如何使用:
節點配置詳情:在 GoInsight.AI 中,右鍵點擊並選擇「Add Node」即可將 HTTP 請求節點新增至工作流程。

1. 配置 HTTP 請求的 API 參數
API:HTTP 節點的 API 模組提供了一個方便的介面,可用於 API 呼叫。使用者只需輸入目標 API 位址,即可從六種標準 HTTP 方法中選擇合適的請求方式:

GET:用於請求伺服器發送特定資源。
POST:用於提交資料至伺服器,通常用於提交表單或上傳檔案。
HEAD:類似於 GET 請求,但伺服器不傳回請求資源的主體,只傳回回應標頭。
PATCH:用於獲取請求-回應鏈中每個節點的傳輸路徑。
PUT:用於上傳資源至伺服器,通常用於更新現有資源或建立新資源。
DELETE:用於請求伺服器刪除指定的資源。
例如,要訪問 AirDroid 官方網站,請求方法通常是 GET:https://www.airdroid.com。

HTTP 節點允許您在 URL 輸入框中插入變數,方法是輸入「/」或「{」。變數的來源可以是上游節點的輸出、使用者輸入或系統變數。
例如,使用系統變數 Query(在對話式工作流程中),輸入「/」或「{」後,選擇 Query 即可將使用者輸入的問題作為此請求節點的目標位址。


1) 「Run This Step」是一個節點偵錯功能,允許開發者獨立執行與驗證工作流程中的特定節點。點擊介面右上角的「Run This Step」按鈕後,僅當前選定的節點會被執行,以便精確定位問題。

2) 「Follow This Node」也是一個節點偵錯功能。啟用此功能後,系統會自動將此節點中使用的所有變數標記為監看變數,並在偵錯面板中即時顯示其摘要資訊,幫助您快速掌握工作流程的狀態。

2. 配置 HTTP 請求標頭和參數

1) Headers 是附加在請求或回應上的後設資料。它們提供有關請求的額外資訊,類似於信封上的郵票和位址提供有關信件的額外細節。
功能:包含有關請求的補充資訊,例如請求類型、發送者資訊、資料格式等。
- Content-Type:指定發送數據的格式(例如 application/json, application/x-www-form-urlencoded 等)。
- Authorization:包含 API 的身份驗證資訊,例如權杖。
- 其他自定義請求標頭也可以使用。
2) Params 是附加到 URL 的鍵值對,用於傳遞額外的查詢資訊。這就像告訴餐廳服務生您想要額外的鹽或選擇不同的配菜。
功能:用於過濾或指定請求的某些條件。
如果有多組標頭/參數,可以點擊右上角的 "+" 來添加更多,點擊右下角的 "delete" 來移除它們。
3. 配置 HTTP 請求的主體內容

主體是請求中傳輸的實際數據內容。它就像信件的主要文本,包含您想要傳達的主要資訊。
功能:包含需要發送至伺服器的資料,例如表單資訊、檔案內容等。
主體格式:HTTP 節點提供靈活的請求主體格式配置,支持五種常見數據格式,以滿足不同接口要求:
1. None:表示發送請求時不附加資料。這種情況常見於以下情境:
- GET 請求:GET 請求通常用於從伺服器檢索資料,而非發送資料,因此通常不需要請求主體。在此情境下,「主體」通常為「None」。
- DELETE 請求:類似於 GET 請求,DELETE 請求通常用於刪除資源,因此不需要請求主體。
- 不需要資料:某些 API,如簡單的觸發操作或狀態查詢,設計上不需要請求主體。
- 預設設定:如果請求類型支援請求主體(如 POST 或 PUT),但在特定情境下不需要任何資料,則主體也可以設為 None。
2. form-data:發送表單資料的格式,通常用於檔案上傳。
- 使用:主要用於需要檔案上傳的情境,因為它可以處理二進位和文字資料。
- 實現:使用「multipart/form-data」作為「Content-Type」,每個欄位有自己的內容描述和邊界。
- 不需要資料:某些 API,如簡單的觸發操作或狀態查詢,設計上不需要請求主體。
- 範例:用於在 HTML 表單中選擇檔案上傳。
3. x-www-form-urlencoded:以鍵值對形式編碼表單資料,發送 URL 編碼格式的資料。
- 使用:適合發送簡單表單數據,通常用於 POST 請求。
- 實現:資料以「key1=value1&key2=value2」格式發送至請求主體中,特殊字元會被編碼。
- 範例:提交 HTML 表單時預設使用此格式。
4. raw text:指發送未經特定編碼格式的純文字資料。
- 使用:適合需要發送純文字資料的情境。
- 實現:可以指定「Content-Type」為「text/plain」來直接發送未編碼的文字。
- 範例:發送簡單的文字訊息或日誌資料。
5. JSON:用於發送結構化的 JSON 資料。
- 使用:廣泛用於「RESTful APIs」,因為 JSON 易於閱讀和解析。
- 實現:使用「application/json」作為「Content-Type」,資料以 JSON 格式發送。
- 範例:發送複雜的物件或陣列資料,例如「{"name": "John", "age": 30}」。
4. HTTP 請求超時設定

超時設定是一個閾值參數,用於控制請求等待回應的最大時間。您可以根據需要設定超時持續時間(以秒為單位),預設值為 30 秒。
功能:它有助於防止工作流程卡住或延遲;它會強制終止那些無限期等待但沒有回應的請求。
常見的 HTTP 回應狀態碼
在 HTTP 請求過程中,伺服器會傳回不同的狀態碼,以指示請求的成功、失敗或需要進一步的操作。以下是常見的 HTTP 狀態碼分類及其處理方法,可根據需要進行處理:
回應狀態碼 | 內容 |
---|---|
1xx:資訊性回應 |
|
2xx:成功回應 |
|
3xx:重新導向 |
|
4xx:用戶端錯誤 |
|
5xx:伺服器錯誤 |
|
典型使用案例:
HTTP 請求節點像是一座橋樑,促進您的系統與其他外部服務或應用程式之間的通訊。想像您的工作流程需要從外部來源獲取資訊或發送資訊出去,這時 HTTP 請求節點就派上用場了。
- GET 請求:GET 請求通常用於從伺服器檢索資料,而非發送資料,因此通常不需要請求主體。在此情境下,「主體」通常為「None」。
- 呼叫第三方 API 以收集資料:例如,透過連結檢索 YouTube 影片的標題、訂閱者數量和觀看次數。
- 與內部企業系統整合:例如,使用企業系統的 API 介面定期發送收集的資訊。
實際案例情境:

客戶支援系統中自動化票務分類工作流程的設計步驟:
- 1. 開始節點:
- 收集客戶提交的資訊,包括帳號詳情、問題描述、優先級和問題類型。
- 2. HTTP 請求節點(建立票務):
- 請求方法:POST
- URL:票務建立的 API 端點。
- 主體:包含客戶資訊、問題詳情、優先級和問題類型。
- 輸出:檢索已建立的票務 ID。
- 3. 自然語意分類器(問題分類):
- 分類使用者提出的詢問,例如技術問題和計費問題。
- 4. HTTP 請求節點(分類至技術支援部門):
- 請求方法:POST
- URL:技術支援團隊內部系統的 API 端點。
- 主體:包含票務ID和問題詳情。
- 5. HTTP 請求節點(分類至計費支援部門):
- 請求方法:POST
- URL:計費支援團隊內部系統的 API 端點。
- 主體:包含票務ID和問題詳情。
- 6. 結束節點:完成工作流程。
透過此工作流程,票務可以在客戶填寫必要資訊後自動建立,然後自動分類。
注意事項
- 法律風險:遵守機器人排除協定,以避免非法網頁抓取。
- 速率限制:第三方 API 通常有 QPS(每秒查詢數量)限制,以確保所有使用者都能公平存取。
- 成本控制:某些 API 會根據呼叫次數收費;請注意定價。
發佈評論